领头雁
“雁”,不就是一汉字吗?
是,但又不完全是。父亲在我小学入学时给我取了“雁”字的名,可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方红英老师觉得这个字搭配在我的名字里不和谐,有悖于常理或者说是事理,建议我更改为“燕”。父亲想着老师肯定比他博学,于是就听从了建议。
没过几日,方老师又找到父亲,告诉他,我的名字还是改成“艳”好,原因是,幼时如燕,可爱无比,能理解,待到晚年则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听起来,也说得过去。
接下来,就不难想象了,我的名字就一直带着“艳”字,几十年了。大学毕业办理户口迁移证时,恰好学校保卫处的户籍警是我老乡夫人,一边祝贺我毕业,一边给我办手续,结果一笔下去就写成了“燕”字。回到工作地,派出所户籍警说必须按照户口迁移证上的办理,一错再错,就一直成了“燕”。
几十年的光阴,如同风儿在厚墙壁上打了个转儿,很快就让我的双鬓染霜,时间的纹理在眼角和额头狠狠地瞪着眼,赖着不走,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我无可奈何,只能选择默默承受着它的残暴和肆虐.......
直到一天,我在文学社团里茁壮成长到了几乎痴傻的地步,“领头雁”的机会也垂青了我。我得到了认可和鼓励,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一边自己创作,一边给人做“嫁衣”。每天至少写一篇散文或者一篇短篇小说,最疯狂的一天是古诗词、散文、小说各一篇(首),同时每天至少编辑十篇(首)稿件,要修改、撰写编者按、写评论贴、跟评,有时还要邀请外地知名作家、实力剧作家为社团做讲座,我做主持人,再整理讲座内容发帖;联系内刊帮作者把文字变成铅版,激励他们继续创作……工作内容极其繁多,我现在都回忆不全了。总之,半夜睡觉是常态。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是最好的亦是最公平的鉴证,我收获了不少,也成长了不少。提高了自己的创作水平的同时,还学会了与人沟通、协调的本事。文学网站也看到了这一点,在评比“十大才女”和“明星社长”时,首先就考虑到了我,这让我更懂得“领头雁”的重要性。
虽说当中也被人误解数次,“你为啥要给我修改?我觉得挺好的,你一改,就不是我想表达的意思了。我不想提高写作水平,我就是自娱自乐……”可整体效果还是朝良性方向发展。
基于其它原因,社团整体搬迁,可我依旧做“领头雁”,只是具体的活干得少了。只因这些年身体状况远不及那些年,带的徒弟也都能独当一面了,我感到欣慰,于是我再次给负责人提出去掉我“领头雁”的职务,让新生力量健康茁壮成长,不能占着板凳不做买卖啊?岂料,一句话将我堵截回来:“你就不干活,也是咱的金字招牌,一半作者都是冲着你来的。”天呐,我何德何能,能有如此大的魅力?
这些年,教学工作与我的精力成反比,创作的频率减缓。常言道,精力投入在哪,收获就在哪。工作忙得不可开交,自然花费的时间、精力也就多了,收获自然也就多了,不光是获奖证书,更多的是心境的成长,还有格局的变大,于是我又在工作领域逢着了“领头雁”的机会。大抵是性格使然的缘故,合作完成方拖沓,各种理由搪塞,做的资料不能自圆其说,漏洞百出,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让我懒得再说第二次,于是索性自己咬紧牙干完,且尽力保质保量。结果惯坏了一些人,一旦遇到合作,就抱着“蹭”的态度,看怎么不干活,怎么还能讨喜,怎么还能蹭奖,怎么能邀功请赏,甚至偷梁换柱......
可即便如此,“领头雁”的机会还是给了我。我怎么也叫不醒装睡的人,我真想说自己:“你既然没那个金刚钻,干嘛揽这瓷器活啊?”可转念一想,这不是我的风格啊!于是还是想往“以身作则”这几个字上靠。虽说我也知道如今锦上添花的人有,雪中送炭的人却无,即便如此,我还得昂头朝前走,哪一只“领头雁”不碰几次壁?哪一只“领头雁”不遇上几个烂人或几件烂事?哪一只“领头雁”不喝几桶泔水?算了,同频共振也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也许,磨着,磨着,就合拍了。
好的是,学术较单纯,没有那么多的“厚黑学”知识需要储备、实践。作为一名教师、一名普通老百姓不能左右什么,但对自己的良心却能把握。或许,有人说,像你这样大讲特讲良心的人已经不多了。我想说,原因或许是阅历不够,或许是年龄不到,又或许是心境不高,也或许是格局不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为名、为利、为权、为钱……总有自己所求的东西,才让原本纯粹的心变得极其复杂和浮躁,甚至不择手段地达到目的。既然入了某一行,就要懂得行规,否则再怎么起起伏伏,都难以做“领头雁”,更别说合格的、优秀的了。
半生光阴,不知是否虚度,但父亲给我的这个“雁”字,似乎真的成了我经历如燕的勤劳、走过争奇斗艳的日子,最终成为雁阵里那只“领头雁”的暗示。世间有些事情说不清、道不明的,究竟是不是机缘巧合,或是命中注定,谁知道呢?
版权声明
愿每份努力都有收获,打赏内容将分给网站签约作者,签约QQ 995987599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